微信二维码

化妆品科学传播,有了新答案!

青眼 2025.05.13

 

*本文为「青眼」原创内容
文|青眼

 

这是一个科学盛行的时代。

 

肽类成分热度不减,合成生物学、生物基材料等前沿学科应用持续走红,“医研共创”继续深化……


当这些科学概念持续占据美妆行业热点,当科技实力成为品牌竞争的关键壁垒,科学传播便从加分项升级为生存法则,是构建品牌长期价值的基建工程。


基于此,聚焦“科学传播”这一核心议题,5月10日,中国品牌日当天,由青眼、青眼情报联合主办,科丝美诗、诺斯贝尔、维琪科技、丰金生物、铮信生物、C1 Life恒碳科技联合支持的2025(第十一届)中国化妆品趋势大会在上海举行。


 


会上,来自全球TOP10化妆品集团、全球最大化妆品代工厂、中国TOP10化妆品品牌、中国头部化妆品代工厂与头部原料商、创新企业代表、国货细分赛道标杆品牌、知名皮肤科医生等齐聚一堂,就前沿科学研究、科研创新成果、品牌科学传播等主题分享了各自的思考和实践,共同探讨美妆行业科学传播的新趋势和新机遇。


在第十一届中国化妆品趋势大会同期展上,来自美妆品牌、工厂、原料、检测机构等18家展商企业也带来“科学创新”解决方案。

 
同时,大会设置了三大奖项,分别是“美妆科学品牌”奖、“新质生产力”奖、“优质原料商”奖,从品牌科学性、创新生产力和“源头”创新三个维度,全面表彰美妆品牌、化妆品工厂以及上游原料商,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
 


以下是演讲内容摘录(更详细内容请关注后续演讲实录):

 

 

1

 

 

青眼创始合伙人 蔡朝阳
“今年科学传播重在‘科学性’”

 


今年是青眼创立的第十年,十年来,青眼始终紧扣行业脉搏精准布局。2015年创立初期,青眼以“不一样的视角”为行业提供有角度、有观点的内容;2018年-2022年,我们以“让美妆新闻不软”为核心,强化“硬新闻”报道;2022-2024年,青眼找到了和行业具有最大相关性的话题——功效,通过内容报道、趋势大会等载体让“无功效不护肤”理念深入行业。今年,青眼将通过栏目采访、报道、大会、论坛等各种形式来做好化妆品行业的科学传播。


关于科学传播,去年重在传播,今年重在科学,也就是需要将科学融入到品牌的各个层面,包括消费者洞察、品牌定位、技术应用以及营销传播。


当前青眼旗下包括三个品牌:其中,青眼是用文字、视频记录行业,青眼情报用数据研究行业,CHAILEEDO专注于出海。

 

我认为,一定要看未来10-30年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终极趋势:在中国本土一定会诞生一家1000亿的公司。未来品牌必须满足三个方面:第一必须盈利;第二做消费者喜欢的产品,第三提供情绪价值,注重品牌文化内涵。

 

 

2

 

 

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赖维
“科学传播与营销是没有矛盾的”

 


科学传播最重要的是强调“科学”,伪科学泛滥的当下,做好科学传播十分重要。

 

科学传播在功效性化妆品营销中占据核心地位,既是品牌构建专业形象、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手段,也是应对市场同质化竞争和法规严监管的必经之路。同时,我认为科学传播与营销是没有矛盾的。

 


对于科学传播在功效性化妆品营销中的核心作用,第一,是建立信任与权威性,消费者对功效性化妆品的关注点从成分转向科学实证,要求品牌提供完整的科学证据链(如基础研究、临床数据、专利技术等)。

 


第二是技术差异化与品牌护城河,科学传播需围绕核心技术打造差异化卖点。第三是应对法规与市场理性化趋势。2021年后新条例要求功效宣称需有科学依据,推动品牌从“概念营销”转向“实证营销”。

 


最后,我认为科学传播需平衡专业性与通俗性。如医美修复品牌维每笈由医生输出专业性内容,品牌营销人员再据此解析产品,协同推进科学传播,分工明确。

 

 


3

 

 

宝洁大中华区科学传播总经理 高培
“科学传播的本质回归到‘人’”

 


 


在我们看来,科学传播一定要以非常扎实的科学为基础,而科学的起始一定要回归“人”。宝洁的科学传播,以“人”为原心,从消费者洞察、基础研究、技术革新、功效实证、科学传播五位一体实现闭环。

 


首先是围绕“人”的消费者洞察。1988年宝洁正式进入中国,而宝洁中国的001号员工,正是来自于消费者洞察部门。在进入中国之初,我们走访了大量消费者,发现上世纪80年代末消费者对于美的需求开始逐渐增大,关注头发、头皮问题。所以在经过长期的消费者调研之后,我们最终在中国上市的第一款产品是海飞丝去屑洗发水。

 


基于长期的消费者洞察和扎实的基础研究,再来进行技术革新。在宝洁看来,技术革新不仅是成分革新,还包括配方、肤感、感官等维度,为消费者提供更前沿可续的解决方案。

 


同时,功效实证也需要从消费者出发。比如SK-II长达11年深度追踪108位女性皮肤变化,前10年用其他品牌护肤产品,在第十年让她们使用SK-II产品,这样的方式对消费者来说更有相关性和更有真实性。

 


最后是科学传播。我个人理解,对于消费者的“触达”分两个层面,将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很容易实现,比较难的是如何去触动消费者,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和记忆点。我们的科学传播需要做的就是,把有效的科学理念深入浅出的传递给到消费者。

 

 


4

 

 

科丝美诗研究院生物创新中心负责人 李正群
“生物合成掀起‘第三次工业革命’”

 


 据预测,2029年全球生物合成产值预计达到540亿美元,有望达到制造业的1/3份额。

 


而在世界化妆品趋势方面,目前都在倡导:一、ESG绿色经济,也就是低污染,高效率的经济发展;二、生物基原料,生物基原料替代加速,传统化学原料体系面临系统性替代;三、合成生物学,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合成原料,如欧莱雅、资生堂等全球头部化妆品公司也在积极投资生物合成技术。此外,据统计,2030年全球生物基化妆品产值预计达到79亿美元。

 


在这种趋势下,科丝美诗也在积极布局绿色可持续发展平台,例如,在中国布局了合成生物学和微生物平台,在韩国总部也有皮肤微生态平台和生物转化平台。

 


此外,合成生物学技术驱动美妆原料革新。例如科丝美诗通过酶挖掘与改造技术,开发出抗舒缓、耐高温的SOD酶,突破传统SOD稳定性低、成本高的局限。对于微生物平台,因为中国的地大物博,我们拥有丰富的资源库分离微生物,可以建立自己的微生物菌库,筛选有功效的菌株。

 

 


5

 

 

上美股份高级副总裁 宋洋
“上美构建科学品牌的四板斧”

 

 


上美以“做消费者喜爱的产品”为企业使命,并为之自上而下地付诸行动。基于这个内驱力,2024年上美营收67.93亿,同比增长62.1%;净利润8.03亿元,同比增长74%。

 


上美科研布局走过23年,已经进入到3.0阶段,即以科研驱动和市场驱动,打造1+N开放式创新自主研发平台,通过双引擎的驱动做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。上美还让全球外脑成为创新源泉,并由此成立了上美科学委员会,以及韩束转化医学基金。

 


以韩束来看,上美精准洞察消费者抗衰需求,以科学研发为驱动,锚定肽成分。历时6年攻克环六肽-9,申报了新原料并取得了多项专利。韩束红蛮腰系列产品通过市场验证,上市以来累计销量突破1400万套,成功实现从科研创新到商业转化的闭环。

 


上美构建科学品牌之路基于4个方面:科学洞察、科学技术、科学产品、科学传播。

 

 


6

 

 

山东丰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/总经理 朱希强
“挑战玻尿酸的‘新’成分”

 

 


聚谷氨酸(PGA)从日本纳豆中发现,最早应用于食品保鲜,当前已逐步拓展到医药、环保、化妆品等领域。

 


作为挑战玻尿酸的成分,聚谷氨酸具有保湿、美白功效,吸收自身重量3000倍水分,保水量大概是玻尿酸的7.5倍左右。同时,聚谷氨酸分子量最高可以到20000kDa,但黏度比玻尿酸低。

 


丰金生物在生产菌株的筛选、工艺改造领域建立技术壁垒,通过对生产菌株的基因工程,将产量提高28.7%;经发酵工艺优化后,产量提高78.3%。通过精制工艺,可获得三种分子量(高、中、低)的产品,收率超70%。

 


此外,研究发现环-γ-聚谷氨酸的保湿美白效果更好、时效更长,没有毒性,可以降解。通过化学合成法可以制备环-γ-聚谷氨酸,但成本很高,产物不可控。生物酶法合成相对而言对环境友好、产物单一、条件温和,如果能将环化酶基因转到微生物里面,就能有效实现生物酶法合成环-γ-聚谷氨酸,期待有朝一日能把这个难题解决。

 

 


7

 

 

诺斯贝尔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(研发) 邱晓锋 
“四大潜力面膜类型——即时型、密集型、精准型、体验型”

 


 
未来五年,全球面膜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7%-8%,到2030年全球面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2894亿元),其中中国面膜市场或将突破1400亿元。

 

 

当前全球面膜市场呈现多元化、精细化发展趋势。在中国市场,贴片面膜仍占据主流地位,涂抹式面膜则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。值得注意的是,涂抹式面膜凭借其仪式感强、使用灵活的特点,正在成为护肤流程中的重要选择。

 


如何进一步提升面膜的价值?通过产品提升迭代,在体验感、功效等方面进行创新。目前四大潜力面膜类型包括:即时型面膜、密集型面膜、精准型面膜、体验型面膜。即从四大场景出发,助力面膜品牌打造科学闭环。

 


如即时型面膜满足急救、快速需求,适用急救、熬夜去黄、医美后镇定等场景,采用微压渗透技术、冰感镇定芯片、角质层瞬吸科技实现快速修复。密集型面膜打造多功效复合体验,适用换季肌底重建、职场高压肌肤充电等场景,它依托生物钟节律等技术强化修护,适合传播的场景和词条也相对多样。

 

 


8

 

 

铮信生物科研总监 王一花 
“前沿科技破解植物原料抗衰困局”

 


 
2024年到2025年,皮肤抗衰市场的关键趋势主要有三点,科文(科学和文化)融合、成分迭代和需求升级。科文融合方面,B站上中医护肤相关视频的播放量年增长达到320%,反映出年轻群体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结合的内容存在强烈需求。

 


从成分来看,结合产品备案和新原料备案可以看出市场对植物成分的偏好。植物成分天然安全温和的标签,更符合市场需求,特别是敏感肌群体。此外,抗衰的年轻化、低龄化,抗初老需求大幅增长。

 


不过,目前抗衰的主流成分依然是A醇、玻色因、胜肽、重组胶原蛋白。传统特色植物在活性成分的基础研究比较缺乏,临床验证较少,很难对所有活性成分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,从而制约了植物原料在抗衰市场的应用。

 


铮信生物基于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,破解植物活性成分的功效困局,开发出芍药、黄精、黄芪等特色植物原料,并通过体内体外一系列实验验证这些植物原料的抗衰功效。

 

 


9

 

 

广东恒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炽坚 
“生物基原料成为产业新方向”

 


当下,消费者对天然、环保和可持续产品的偏好日益增加,推动了全球市场对生物基成分的需求。Straits Research数据显示,生物基化妆品和个人护理成分市场规模的预测年增长率为5.72%。

 


针对当前生物基原料市场“内卷加剧快于蛋糕做大” 的现状,C1 Life恒碳科技坚持“开放创新,共生共赢” 的产品应用理念,将 Biebl®1,3-丙二醇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多元衍生下游产品,助力行业将蛋糕做大。

 


此外,C1 Life恒碳科技生产的Biebl®生物基1,3-丙二醇以天然非转基因植物油的水解产物-甘油为原料,通过厌氧发酵技术生成,突破性实现非粮碳源、非转基因、非致病菌发酵生产,是全球唯一生产“三非”生物基1,3-丙二醇。

 

 

 


10

 

 

维琪科技科学传播官 张倩倩 
“成分创新是科学传播的核心”

 

 

在科技护肤发展的时代浪潮中,行业科学性逐渐加深。而成分创新是科学传播的核心内容。其中,多肽的热度持续攀升。

 


从2021年化妆品新规颁布以来,截止到今年4月30日,累计有252个化妆品新原料备案,多肽类新原料有29个,占总备案数量的11%。据统计,2024年中国市场含肽化妆品的备案数量高达11万件,增长9.6%,品牌数增长2.8万个,同比增长10.6%。

 


另外,在唇部、头部护理、防晒等细分领域,含肽的产品备案数量均呈现持续递增的趋势,这些数据均传递出这样一个讯息:未来10年肽仍然是科技护肤的主战场。

 


当前,维琪已完成13个新原料备案,其中10个是肽类。除此之外,我们基于“1+3”科研平台,即以分子结构创新平台为核心,特色资源开发平台与合成生物·可持续成分研发平台、载体与制剂创新研发平台,储备了超过100个创新分子。

 


基于此,维琪形成了成分结构创新、工艺创新、应用创新以及一站式成分创新CRDMO服务体系,助力品牌科学传播。

 

 


11

 

 

浴见品牌创始人 李励 
“‘科学叙事’+‘情绪基建’,是未来美妆新的科学公式”


 


浴见是一个为东方女性专研的“植物油养”身体护理品牌,我们的经营核心有两个:一是沐浴场景产品;二是身体文化叙事。

 

我认为,硬科学叙事可能面临市场传播挑战。目前消费者需求正在发生不可逆的大变革:从功能消费到精神消费。在此背景下,品牌宣传从此前满足消费者的安全需求、生理需求,过渡到满足其情感需求和尊重需求变得尤为重要。

 


以浴见为例,我们的客户对科学功能的需求已降至47%,但对疗愈的需求达到53%。因此,我们提出新的美妆科学公式:“科学叙事”+“情绪基建”。

 


从品牌文化和情绪意义角度出发,浴见首先以沐浴油为品类突破口进行市场传播,传递东方树木油脂润养肌肤、东方树木香氛舒缓心绪的理念。

 


其次,在品牌品类定位方面,浴见专注为东方女性提供专研的植物油养身体护理。最后,品牌通过社会情绪的抚慰与表达传播文化核心,提倡“身体即自我、身体即自由”概念。

 

 


12

 

 

青眼情报总监 丁岚 
“科学创新与科学传播共筑行业新生态”


 


在青眼情报看来,科学传播包括两方面,一是传播化妆品科学,二是科学地传播。

 

青眼情报通过对18位皮肤科专家、化妆品行业头部企业代表进行调研,发现中国化妆品市场科学传播有如下共性和特点:科学传播的重要性与系统性,科学传播已经贯穿于整个化妆品产品的全周期;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与通俗化;个性化与精准化服务;消费者认知与需求的转变。

 


当前科学传播也存在着科学传播的专业性不足、消费者理解难度大、传播渠道的碎片化与行业标准和规范不完善的问题。

 


由此,我们总结出化妆品科学传播的5大优化方向。强化专业性: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,提升传播内容专业性;优化通俗性:简化科学语言,借助可视化工具提升理解度;整合传播渠道:打破渠道碎片化,实现多渠道协同传播;完善行业规范:推动建立科学传播标准,规范内容监管;增强互动与趣味性:增加互动答疑和趣味科普,提升参与度。

 


在圆桌讨论环节,围绕“如何打造医研共创的体系?”这一主题,由青眼创始合伙人李惠华担任主持人,与皮肤科医生、科学品牌代表以及美妆KOL代表展开深入探讨。


 


13

 

 

青眼创始合伙人 李惠华 
“伟大也得有人懂”

 


能在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做到头部品牌的,都得是六边形战士,而科研的比拼,也是组织、运营、管理等综合能力的比拼。“伟大也得有人懂”,越深奥的科学,越需要传播。

 

 

14

 

 

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/整复外科激光团队带头人 姚敏
“医研共创让‘专业’变得更‘专业’”

 
 

 

阳光直射对皮肤的损害已得到广泛验证。美妆产业聚焦于通过防晒技术降低紫外线引发的光老化风险;而医学领域则进一步将光电技术应用于皮肤疾病治疗与年轻化干预(如激光祛斑、光子嫩肤)。

 

医研共创毋庸置疑非常重要,而且会取得非常好的成效。我认为,医研共创就是把不同专业的人聚在一起,变得更专业。皮肤科医生在临床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反馈给上游,最后还需要医生做验证。在这个过程中,医生变成了一个验证者和专业性的传播者。

 

 


15

 

 

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吕静
“皮肤科医生是科学传播的重要力量”
 

 

当下,中国消费者对护肤的认知有了质的飞跃,对于皮肤科医生如何帮助消费者与品牌达成有效沟通,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:

 


第一、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方案制定。当前化妆品市场已具备个性化解决方案的技术基础,皮肤科医生的核心价值在于:通过专业仪器检测和临床经验,对消费者的皮肤问题进行多维度评估(包括皮肤屏障功能、微生物群落、光老化程度等指标),制定精准的诊疗-护理一体化方案。

 


第二、医患沟通需要多维知识融合。在诊疗过程中,医生需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:运用皮肤生物学原理解析产品成分机制,基于激光美容医学知识指导功效验证,借助数字化平台建立长效沟通机制。

 


第三、联合消费者深度参与产品创新。医生可通过收集消费者体验数据,联合品牌研发部门进行归因分析,真正实现“临床痛点→配方研发→市场验证”的闭环创新。

 

 


16

 

 

上美股份上海研发中心所长 唐胜男

“医研共创能减少伪科学”

 

 

从消费者需求角度来看,消费需求进阶,变得更加细化;法规层面,新法规的出台提升化妆品的门槛;同时,皮肤科医生非常了解患者的真实诉求、痛点,而美妆品牌正需要通过科研创新解决这些痛点。因此,几年前,上美就进行了很多医研共创的研究,包括基础研究、临床测试等,通过产研医的合作确保产品效果。

 


医研共创最重要的是搭建一个更加高效,能够帮助项目顺利开展的平台。在技术方面,上美从去年开始提倡“1+N”的开放式创新平台;人才方面,上美聚集了全球顶尖专家,组建上美科学委员会,从原料、配方到工艺,再到临床研究一起探讨更优方案。

 


医研共创的趋势有两点:一是行业规范性,可以减少一些伪科学的传播内容;二是医研共创汇集整个产业链,这些跨学科的技术可以解决许多问题,开发更多优质产品。

 

 


17

 

 

拜尔斯道夫创新中心配方开发与科学传播总监许杨

“医研共创改变科学护肤的底层逻辑”
 

 

作为医研共创的代表性品牌,拜尔斯道夫旗下120年历史皮肤学先锋品牌优色林,由两位药剂师和皮肤科医生共创,早期主要是皮肤治疗性产品,通过皮肤科医生处方进行推广和销售。上世纪60到90年代,逐步发展成了一个由皮肤科医生推荐的皮肤学品牌。

 


中国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市场,中国消费者对护肤功效的需求度很高。在中国本土进行医研共创,需要充分利用优色林的医学品牌基因优势,在循证医学指导下进行国际实证,以此作为与国内皮肤科医生、医学机构的合作的基础。

 


这其中最典型的创新成果就是含Thiamidol肽安密多的第二代优色林光引精华。这款产品针对中国敏肌美白需求进行专研,联合皮肤学专家进行共创,首次提出了三阶色素管理方案。

 


医研共创改变科学护肤的底层逻辑。如各位专家所言,以后的竞争会变成一个消费者信任程度的核心竞争。

 

 


18

 

 

知名美妆科普KOL@大嘴博士 郝宇

“医研共创将降低消费者认知门槛”

 


在医学视角下,皮肤不仅是器官,更是承载健康与美学的载体。医生面对的不仅是患者,更是追求“健康美”的个体。因此,医生不仅要帮助病人解决疾病,还需同步解决痤疮、敏感等病理问题,以及暗沉、松弛等美学诉求。

 


自媒体对传播的改变是颠覆性的,在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是内容发布者,同时也是内容消费者,这就对于传播专业性的要求更高。美妆博主需以专业为传播基石,通过日常化表达架起医学与大众的桥梁。这需要博主融合医学、生物学、心理学等方面知识,帮助消费者破解“成分焦虑”。

 


中国消费者是全球最专业的消费者,但同时也是最担惊受怕的消费者。随着医研共创的深入,未来,或许可以让中国的消费者不需要再这么专业了。

 


当然,规范化不会自动发生,规范化需要所有人以及行业一起协同。通过借助医研共创,引进真正专业的人才和技术,最终让真正优秀的产品和品牌跑出来。

 


 

同时,本届大会还举行了韩束转化医学基金授牌仪式。

 


众所周知,化妆品行业已进入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时代。基于此,上美股份在2024年成立“韩束转化医学基金”,致力于为医院皮肤科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提供实打实的资金支持,支持具有前瞻性和应用潜力的科研项目,加快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。

 


经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,第一批研究项目成功入选。在此次大会现场,上美股份高级副总裁宋洋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廉翠红教授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徐思嘉医生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仰珈仪医生、重庆市中医院李佳佳医生授予证书。

 


 

在大会颁奖环节,“美妆科学品牌”奖授予在科学研究、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表现突出的美妆品牌。


 

 ▍“美妆科学品牌”奖获奖名单(上图从左至右依次为):OLAY、韩束、修丽可、珀莱雅、资生堂、自然堂、欧诗漫、薇诺娜、谷雨、毛戈平美妆

(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):优色林、HBN 、倩碧、林清轩、曼秀雷敦、养生堂、毕生之研、安敏优、海龟爸爸、溪木源(排名不分先后)

 

 

“新质生产力”奖表彰在科学进步、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企业。

 


 ▍“新质生产力”奖获奖名单(从左至右依次为):科丝美诗、诺斯贝尔、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上海仪玳化妆品有限公司、广州市华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、广东康容实业有限公司、上海全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、广州柏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、大连富勒烯药业有限公司、澳思美日用化工(广州)有限公司(排名不分先后)

 


“优质原料商”奖则旨在鼓励为美妆行业提供优质、安全、高效原料的供应商。

 


 ▍“优质原料商”奖获奖名单(从左至右依次为):创健医疗、锦波生物、维琪科技、山东丰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、上海铮信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昱菘生物、广东恒碳科技有限公司、上海克琴科技有限公司、阳润科技(广东)有限公司、广州先进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(排名不分先后)

 


同时,青眼情报授予芭薇股份“中国洁面消费市场销量第一OEM/ODM企业”市场地位确认书。


 

 

科学无止境,科学传播亦无止境。当科学理念贯穿从产品研发到消费者教育的每一个环节,品牌才能在科学与商业的天平上找到最佳支点,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。

| 向 世 界 讲 好 中 国 化 妆 品 故 事 |

青眼官网Logo

青眼网络科技(武汉)有限公司   鄂ICP备1600680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