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传播大家谈丨羽素:科学传播不是让消费者“被说服”
- 青眼 2025.05.13

编者按:科学的浪潮已席卷化妆品行业。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成分安全、产品功效、科学实证的关注与日俱增,化妆品科学以及化妆品科学传播越来越成为企业和品牌的重要议题。在此背景下,青眼推出《科学传播大家谈》栏目,通过邀请皮肤科医生、化妆品科学家、品牌负责人以及化妆品产业上下游企业参与访谈,共同聚焦企业/品牌的科学性,探索企业/品牌科学传播路径,进一步普及化妆品科学,促进行业健康、可持续发展。本期邀请的是羽素品牌相关负责人。

青眼:近年来,消费者对科学护肤的认知和需求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?
羽素:当前,消费者不再仅仅被单一的“强功效”宣传所吸引,而是更加关注产品实现功效背后的成分选择与技术支撑,主动探究品牌在产品研发中遵循的科学逻辑。他们对“循证科学”“功效验证”“临床实证”等议题的兴趣明显增强。
与此同时,随着敏感肌人群比例的持续上升,消费者逐渐认识到,一些高浓度活性成分虽然带来快速功效,但可能对皮肤屏障造成潜在伤害。因此,在选择功效型护肤品时,他们不仅要求产品能够实现预期效果,更强调其安全性与温和性。
在功效需求上,消费者的关注点也变得更加细分和精准。例如,在社交媒体上,油痘肌人群不再仅限于搜索“祛痘”,而是针对不同痘型问题,如“红肿痘”“脓包”“结节型痘痘”“红痘印”“闭口粉刺”等,提出更具体的护理需求。此外,随着基因检测、皮肤微生态检测等新兴技术的普及,消费者对个性化、精准护肤方案的期待也在不断提升。
青眼:当前美妆行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技术、成分和概念?
羽素:伴随着人工智能、合成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前沿学科的发展,美妆行业迎来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新技术和新成分。
例如,基于皮肤微生态研究开发的益生元和后生元成分,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的重组人源蛋白,源自极端环境的海洋活性物质,以及植物组织培养提取物等,正在为护肤品注入新的活性力量。除了活性成分的创新,人工智能在配方设计、原料筛选和个性化护肤方案制定等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。
与此同时,一些新的护肤概念逐渐兴起,如强调皮肤菌群平衡的“皮肤微生态”护理、注重配方成分安全性的“纯净美妆”、关注情绪与皮肤状态关系的“情绪护肤”,以及基于生理节律优化护肤效果的“节律护肤”等。这些新兴趋势正在不断拓展美妆行业的科学边界和创新空间。
青眼:在您看来,美妆品牌/企业的科学性体现在哪些方面?
羽素:产品的科学性应体现在其开发的全周期中。首先,开发应从消费者需求出发,通过用户调研结合当前皮肤学研究成果找到精准的开发方向。
其次,产品研发过程要注重科学性,优秀品牌不仅考虑成分选择的科学依据,还在配方设计中合理搭配,并通过体外实验和临床测试验证产品的安全性与功效,确保每款产品有坚实的数据支撑。
再次,信息传递的科学性也很重要。科学性的品牌在宣传时尊重科学原理,避免夸大或误导性表述,清晰区分“初步研究”、“临床验证”和“真实功效”等不同层次的数据。
此外,组织架构的科学性至关重要,一个真正重视科学的企业通常拥有独立的研发部门、法规合规部门,甚至可能设有医学事务团队,以确保从源头到终端的科学严谨。最后,持续的外部合作与知识更新也不可忽视,比如与科研院校、皮肤科医生、检测机构等保持密切合作,不断吸收前沿科学成果,推动产品和理念的不断迭代。
青眼:如何将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为消费者易于理解的信息?
羽素:在讲解科学概念时,应该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。首先,需要围绕消费者的利益展开,不是单纯讲解机制,而是回答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:“这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?”“效果能持续多久?”“安全吗?”科学传播的终极目的是“让科学为人所用”,而不仅仅是展示知识的复杂性。
在实际的科学转译过程中,需要将复杂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消费者熟悉的事物,例如,解释皮肤屏障修复时,可以比喻为“为受损的砖墙补砖加固”。此外,可以使用可视化的表达,通过简洁明了的图示、动画和短视频,以动态、直观的方式呈现复杂的生物过程,让消费者一眼就能理解。
青眼:就当下市场而言,科学传播需要涵盖哪些关键的环节?
羽素:在当前市场环境下,科学传播不应是一个单一动作,而应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。具体来说,在研发初期就要有科学传播的意识,记录产品研发中关键的实验和验证过程,为后续传播打好基础。另外,在临床测试阶段,要以专业合规的方式整理数据,包括受试者招募、测试设计、结果统计等,以确保将来能够清晰、透明地对外披露。
而在市场沟通阶段,则需要设计多层次的内容体系:既包括面向专业人士的深度内容,也有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易懂信息。最后,科学传播应通过多渠道协同,如官网、社交媒体、自媒体、医生渠道、学术会议等,并根据不同受众调整传播深度与语言风格。此外,还需要关注反馈闭环,及时回应消费者疑问,更新新的科学进展,形成持续对话。
青眼:你认为什么是好的科学传播?
羽素:在羽素看来,好的科学传播有三大标准:第一,真实与透明。不夸大、不断章取义,不仅分享科学的光辉成果,也尊重科学的不确定性与局限性。
第二,准确与动人。传达科学事实要准确,同时要用易于理解、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方式表达,让科学真正“走到人心里”。
第三,促进理解与成长。好的科学传播不仅服务于销售,更是一次知识启蒙,让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同时提升科学素养,建立理性认知。科学传播最终的价值,在于让消费者拥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,而不仅仅是“被说服”。
(青眼:向世界讲好中国化妆品故事)
科学无止境,科学传播亦无止境。5月10日上海,第十一届中国化妆品趋势大会邀您一起做好“科学传播”。现场席位有限,点击此处,即刻抢票!
